“解窮千里目”的出處是哪里
“解窮千里目”出自宋代蔡襄的《蕪陰樓上》。
“解窮千里目”全詩
《蕪陰樓上》
宋代 蔡襄
野馬沈寒氣,神禽度細風。
斷霞天共紫,斜日樹齊紅。
山口橫虛釣,江隈跋遠艐。
解窮千里目,爭奈思無窮。
《蕪陰樓上》蔡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蕪陰樓上》
朝代:宋代
作者:蔡襄
蕪陰樓上,野馬沈寒氣,
神禽度細風。
斷霞天共紫,斜日樹齊紅。
山口橫虛釣,江隈跋遠艐。
解窮千里目,爭奈思無窮。
中文譯文:
在蕪陰樓上,野馬沉寒氣,
神禽飛過輕風中。
天空中的霞光斷斷續續,一同變成紫色,
斜陽映紅了樹林。
山口處有人橫臥著釣魚,江邊的小徑遠遠彎曲。
放開眼界,窮盡千里景色,可惜思維卻無限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人通過描繪野馬、神禽、斷霞和斜陽等自然元素,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神秘之美。
首句“野馬沈寒氣,神禽度細風”描繪了野馬奔馳的情景,暗示著大自然的狂野和無拘束之美。神禽在輕風中飛翔,增添了詩情的神秘和靈動感。
接下來的兩句“斷霞天共紫,斜日樹齊紅”描繪了天空中的霞光和夕陽的景象。斷斷續續的霞光變成了紫色,斜陽映紅了樹林,展示了詩人對色彩的細膩感知和表達。
接著,“山口橫虛釣,江隈跋遠艐”描繪了一個釣魚人橫臥在山口之間,遠遠看到江邊的小徑彎曲的情景。這里通過描寫人與自然的互動,凸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最后兩句“解窮千里目,爭奈思無窮”表達了詩人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欣賞和思考。詩人通過放開眼界,窮盡千里的視野,但思維卻無法局限,有無限的延展。
整首詩意蘊含著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嘆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和美妙,同時也引發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