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的出處是哪里
“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出自宋代李慧之的《留晚香》。
“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全詩
《留晚香》
宋代 李慧之
●最高樓壽梅屋儒學譚提舉九月十九
西江水,分潤到全閩。
芹藻亦生春。
秀鐘東壁雙躔瑞,祥開南極一星明。
把紫陽、年月算,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
前十日、重陽秋正好。
后十日、小陽春未透。
梅與菊,此交承。
酌公菊水來稱壽,期公梅實去和羹。
要教人,看久遠,是功名。
《留晚香》李慧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晚香》
最高樓壽梅屋儒學譚提舉
九月十九西江水,分潤到全閩。
芹藻亦生春。
秀鐘東壁雙躔瑞,祥開南極一星明。
把紫陽、年月算,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
前十日、重陽秋正好。
后十日、小陽春未透。
梅與菊,此交承。
酌公菊水來稱壽,期公梅實去和羹。
要教人,看久遠,是功名。
詩詞的中文譯文:
《留晚香》
最高樓里的壽梅屋,是儒學譚提舉的住處。
九月十九日,西江的水流分潤到福建全境。
芹菜藻類也生長著春天的氣息。
秀麗的鐘聲從東壁傳來,雙躔瑞鳥飛舞,南極的一顆明星也祥瑞地開放。
尋找紫陽符號、推算年月,剛好與庚文公九月十五日的生日相同。
前十天,正是重陽秋意盎然的時刻。
后十天,小陽春還未展露。
梅花和菊花,彼此承接了四季的交替。
我們將品嘗著菊花泡水的酒來祝賀壽梅的長壽,期待壽梅成熟后能一同烹煮。
我們應該教導人們,要有長遠的眼光,功名只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是真實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界的景象和壽梅的寓意,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的思考。詩人用壽梅屋作為引子,將時間的流轉聯系到庚文公的生日以及重陽節和小陽春的時節。梅花與菊花的對比,象征著四季變遷和生命的起伏。詩人通過壽梅的壽命和梅花的成熟,呼喚人們要有遠大的目光和深思熟慮的行動。詩歌以細膩、巧妙的描寫手法,展現出作者嫻熟的技藝和才情。從字句之間的連貫性和意境的透徹來看,表達了對細節和時間的關注,傳達出一種超越時空的深遠意義。整首詩意蘊豐富,給人以啟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