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穩棲芳草”的出處是哪里
“夜夜穩棲芳草”出自宋代潘汾的《孟家蟬(蝶)》。
“夜夜穩棲芳草”全詩
《孟家蟬(蝶)》
宋代 潘汾
向賣花擔上,落絮橋邊,春思難禁。
正暖日溫風里,門采遍香心。
夜夜穩棲芳草,還處處、先亸春禽。
滿園林。
夢覺南華,直到如今。
情深。
記那人小扇、撲得歸來,繡在羅襟。
芳意贈誰,應費萬線千針。
謾道滕王畫得,枉謝客、多少清吟。
影沉沉。
舞入梨花,何處相尋。
《孟家蟬(蝶)》潘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孟家蟬(蝶)》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潘汾。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孟家蟬(蝶)
向賣花擔上,
落絮橋邊,
春思難禁。
正暖日溫風里,
門采遍香心。
夜夜穩棲芳草,
還處處、先亸春禽。
滿園林。
夢覺南華,
直到如今。
情深。
記那人小扇、撲得歸來,
繡在羅襟。
芳意贈誰,
應費萬線千針。
謾道滕王畫得,
枉謝客、多少清吟。
影沉沉。
舞入梨花,
何處相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們對春天的思念。詩中以孟家蟬(或蝶)為象征,通過描述春天的美景和人們對春天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內心深深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始,詩人描述了一個賣花的人背著花擔,站在落絮飄落的橋邊。這個場景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美麗。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思念之情,他感受到了溫暖的陽光和和煦的春風,而他的心中也充滿了對春天的渴望。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描述了夜晚春禽安穩地棲息在芳草之間,滿園里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詩人在夢中覺醒,回憶起過去的時光,一直延續到現在,情感深沉。
最后幾句詩,詩人回憶起一個人,他撲動著小扇子回來,將扇子繡在羅襟上。詩人思考著要將自己的芳心獻給誰,這樣的情感需要用萬線千針來繡制。詩人對滕王畫像表示懷疑,認為這樣的畫作不能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清吟之情。詩的最后,孟家蟬(或蝶)舞入梨花之中,詩人思索著要到何處去尋找。
整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象為主線,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的思念和對美好的追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個人情感的表達,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溫暖和美麗的春天世界,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內心世界的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