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傍明月”的出處是哪里
“停車傍明月”出自唐代王諲的《十五夜觀燈》。
“停車傍明月”全詩
《十五夜觀燈》
唐代 王諲
暫得金吾夜,通看火樹春。
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
妓雜歌偏勝,場移舞更新。
應須盡記取,說向不來人。
《十五夜觀燈》王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十五夜觀燈》是唐代詩人王諲的作品。
中文譯文:
暫能看到金吾夜,遠觀可以看到沐浴在燈火之中的春天。停住馬車靠近明亮的月光,騎著馬進入紅塵世界。歌妓們的歌聲最為出色,舞臺位置也不斷變換更新。要記住一切,告訴未曾來過此地的人。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在十五夜欣賞燈光的場景,表達了對美好景色的贊美以及對人們欣賞和體驗美的能力的思考。詩中的金吾夜和火樹春是燈籠的兩種形式,金吾夜代表了寺廟中懸掛的燈籠,火樹春則代表了街道上懸掛的燈籠。詩人通過觀賞燈光,停下腳步,靠近明亮的月光,進入紅塵世界,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夜晚的美景和欣賞燈光的心情。
賞析:
此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塑造了一個夜晚觀燈的美妙場景,將人們的欣賞美的心情與夜晚的燈光、明亮的月光相結合。詩中妓雜歌合,舞臺又移舞者勤變,給人一種欣賞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最后,“應須盡記取,說向不來人”,詩人希望將這美好的景色記錄下來,告訴那些未曾來過此地的人,分享美好的體驗。整首詩以景入情,將景物的美和人的情感相融合,給人一種愉悅、陶醉的感覺。使讀者感受到了美的震撼和詩人對美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