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知書者古之余”的出處是哪里
“懸知書者古之余”出自宋代曾豐的《題李師儒上舍稽古堂》。
“懸知書者古之余”全詩
《題李師儒上舍稽古堂》
宋代 曾豐
今人不足與之謀,心向三都以上游。
有集可明經子史,無秦那別夏商周。
心融口笑先儒泥,一萬余言解三字。
粹精還我聞未聞,糟粕從渠味無味。
懸知書者古之余,稷契皋夔讀何書。
猶期立腳群賢上,更請回頭萬物初。
《題李師儒上舍稽古堂》曾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李師儒上舍稽古堂》是宋代曾豐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境況的不滿和對傳統文化的贊揚,同時展現了他對歷史和知識的渴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今人不足與之謀,
心向三都以上游。
有集可明經子史,
無秦那別夏商周。
心融口笑先儒泥,
一萬余言解三字。
粹精還我聞未聞,
糟粕從渠味無味。
懸知書者古之余,
稷契皋夔讀何書。
猶期立腳群賢上,
更請回頭萬物初。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現代人的不滿,認為他們的才智和見識不足以與古代賢者相提并論。作者心向著名的歷史名城,希望能夠在那里領略到更高境界的文化和知識。
作者提到了\"集\",指的是古代的文集,可以讓人了解到經史子傳的精髓。他認為現代人缺乏對經史的理解,無法與古代的偉大文化相媲美。作者嘲笑那些只會口頭上崇尚先儒學說而缺乏實際行動的人,他們只是熟悉了一萬多言卻不能理解其中的三字真義。
作者認為真正的精華和精粹還未被廣泛傳播和了解,而被塵封的傳統文化只能被少數人所領悟,大多數人只能品味一些表面的淺嘗輒止的東西。
作者提到了稷契皋夔,這是古代傳說中的賢人,他們都是讀書人的典范,具有卓越的智慧和知識。作者希望能夠站在這些偉人的肩膀上,追求更高的境界。
最后,作者呼吁人們回頭反思,回到一切事物的起源,重新審視萬物的本質。他希望人們能夠重拾對知識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以更高的姿態去面對世界。
這首詩詞通過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傳統文化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知識和歷史的渴望,提醒人們要珍惜傳統文化的精華,并在現代社會中不斷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