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復一掩”的出處是哪里
“一重復一掩”出自宋代釋文珦的《水西》。
“一重復一掩”全詩
《水西》
宋代 釋文珦
水西多好山,山光史娛人。
一重復一掩,比比如魚鱗。
居來三十年,仙佛皆其鄰。
魚鳥不忘情,朝暮長相親。
撾世乃吾性,非因來避秦。
曾不事緣飾,庶事全天真。
早嘗知夢幻,視身若無身。
無生以為樂,此樂難具陳。
《水西》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西》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釋文珦。這首詩詞以描繪水西地區的山景為主題,通過對山光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居住在這里的生活的喜悅之情。
譯文:
水西地多好山,
山光史娛人。
一片又一片山巒疊翠,
仿佛有如魚鱗。
在這里居住了三十年,
仙人和佛教徒都成了鄰居。
魚兒和鳥兒不忘情,
早晚時分親密相互。
我不再受世俗之累,
并非因為逃離了秦地的紛爭。
曾經不事緣飾,
只顧追求真實的天性。
早已知曉幻境的虛幻,
將身體視若無物。
無所謂生與死,以樂為樂,
這種樂趣難以言表。
詩意和賞析:
《水西》這首詩詞以山水之美為背景,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對紛擾塵世的超越。通過描繪山的層層疊疊,如魚鱗一般的美景,表達了自然山水的壯麗和優美。詩中的水西地區被描繪成一個仙境,佛教和道教的元素融入了這片山水之間,使其更具神秘感和超凡之美。
作者在詩詞中展示了對自然和人類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他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祿,而是將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追求內心的真實和自由。他將自己視為無物的存在,超越了生死和塵世的束縛,追求一種超然的境界。
整首詩詞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和自我境界的表達,作者表達了對自由、真實和樂趣的追求,傳遞給讀者一種超越紛擾的思考和欣賞山水之美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