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能薄相”的出處是哪里
“小兒能薄相”出自宋代項安世的《昌州寄永川趙尉》。
“小兒能薄相”全詩
《昌州寄永川趙尉》
宋代 項安世
此州大如斗,此縣安得壯。
官有少府君,斯須一軍張。
此君少年日,弄筆戲天匠。
能令枯樹榮,解使涸澤漲。
風晚天戲之,千山萬里瘴。
不畀龜自靈,小兒能薄相。
我于同辰游,拜君丈人行。
得書日十反,有燭夜千丈。
如何三命共,所設非所當。
巽君在床下,踞我著爐上。
此意豈宜蒙,臨風顛回向。
《昌州寄永川趙尉》項安世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昌州寄永川趙尉》是宋代詩人項安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這座州那么寬廣,這個縣怎能不強壯。官員有位年輕的府君,轉眼間就能組織一支軍隊。這位年輕的君主,小時候就喜歡玩弄筆桿,像戲弄天空的工匠一樣。他能讓枯樹變得蓬勃生機,驅使干涸的澤地漲滿水。風晚時分,天空在戲弄他,千山萬里都籠罩在瘴氣之中。即使不借助神奇的烏龜,這位小孩也能預測吉兇禍福。我與他同年同輩,向他的岳父行禮。每天得到他的書信,夜晚點燃蠟燭,千丈高照。然而,我們的命運如何共同交織,現實情況與設想并不相符。巽君坐在床下,而我卻蹲在火爐上。這種想法怎么能接受呢?在風中顛倒,迷失方向。
詩意:
《昌州寄永川趙尉》描述了詩人項安世寄給永川趙尉的一封信。詩人通過對趙尉的贊美和自己與趙尉的關系,抒發了對現實命運的困惑和對人生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趙尉的贊美和敬仰之情。詩人描述了趙尉的才華和能力,將其比作能夠戲弄天空的工匠,能夠讓枯樹復蘇、干涸的澤地重新漲滿水。這種贊美不僅突顯了趙尉的智慧和才能,也表達了詩人對趙尉的欽佩之情。
詩人與趙尉之間的差距和命運的不確定性也成為詩詞的重要主題。詩人自稱與趙尉同輩,但他們的處境卻截然不同。詩人借用巽君坐在床下、自己蹲在火爐上的比喻,暗示了他在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不公平待遇。詩人對命運的抱怨和對現實的不滿表明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揭示了詩人對趙尉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以自己與趙尉的對比,呈現了現實命運的不公和人生的無常,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命運的疑問。這種對現實和命運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使詩詞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