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心兩鬢知”的出處是哪里
“愁心兩鬢知”出自明代張正蒙的《夏至對雨柬程孺文》。
“愁心兩鬢知”全詩
《夏至對雨柬程孺文》
明代 張正蒙
堂開垂柳下,默默坐移時。
歲序一陰長,愁心兩鬢知。
雨檐蛛網重,風樹雀巢欹。
惆悵無人見,深杯空自持。
《夏至對雨柬程孺文》張正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至對雨柬程孺文》是明代張正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堂開垂柳下,默默坐移時。
歲序一陰長,愁心兩鬢知。
雨檐蛛網重,風樹雀巢欹。
惆悵無人見,深杯空自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夏至時節的景象,詩人獨自坐在堂屋下的垂柳樹旁,靜靜地度過時光。歲序逐漸進入陰長的時期,詩人的憂愁之情深深地刻在他的鬢發上。雨水從屋檐滴落,蛛網沉重地覆蓋在上面,風吹樹枝,鳥巢傾斜。詩人感到孤寂和沮喪,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內心深處的情感。他舉起空杯,自己獨自承受著這份憂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夏至時節的景物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孤獨、憂愁和無奈的情緒。詩人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將他內心深處的痛苦和無助展現出來。
在詩中,垂柳、雨檐、風樹等景物都是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表達。雨檐上的蛛網和樹上的鳥巢傾斜,形象地傳遞出詩人內心的不安和頹廢。他感到自己的憂愁和痛苦無人能夠理解,這種孤獨和無助使他倍感沮喪。
最后兩句,“惆悵無人見,深杯空自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助。他舉起的“深杯”象征著他沉重的心情,但杯中卻是空的,沒有人能夠分享他的憂傷。這種內心的痛苦與外部的自然景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凸顯了詩人的孤獨感。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夏至時節景物的描繪,以及詩人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現了孤獨、憂愁和無奈的情緒。它通過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將詩人的內心世界與外部的自然景物相融合,給人以深思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