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經年有典墳”的出處是哪里
“樂道經年有典墳”全詩
《過衡山贈廖處士》
唐代 張觀
未向漆園為傲吏,定應明代作征君。
傳家奕世無金玉,樂道經年有典墳。
帶雨小舟橫別澗,隔花幽犬吠深云。
到頭終為蒼生起,休戀耕煙楚水濆。
《過衡山贈廖處士》張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衡山贈廖處士》是唐代張觀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贈送廖處士為主題,詩人表達了對廖處士不求官職而專注修身養性的贊美之情。
詩中詩人贊揚廖處士不以官位為榮,而是致力于修身養性,未向漆園(指高官富貴之地)為傲吏,定應明代作征君。詩人認為廖處士之人為明代作征君是理所應當的,他的傳家之道不因金玉而成,而是將樂道(指修道修身的道德修養之道)傳承至今。
詩人通過描寫廖處士送別時的情景,給予了詩詞深刻的意境。詩中描述了一艘帶著雨水的小舟橫渡澗水,花景隔著船舷,幽僻的地方傳來犬吠聲,深云中隱約可見。這些情景為詩詞增添了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氛圍。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觀點:雖然修道之人不以耕煙楚水為樂,但最終還是要為蒼生而奮起,放棄對塵世的執迷。詩人勸廖處士不要過于沉迷于修身生活,應該為了蒼生的利益而奮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