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題輸謝女”的出處是哪里
“品題輸謝女”出自宋代楊公遠的《四用韻十首》。
“品題輸謝女”全詩
《四用韻十首》
宋代 楊公遠
六出新裁就,漫空密又稀。
獨行無鶴氅,冷臥有牛衣。
竹頂千鈞重,梅添十倍肥。
品題輸謝女,柳絮逐風飛。
《四用韻十首》楊公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用韻十首》是宋代楊公遠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六出新裁就,
漫空密又稀。
獨行無鶴氅,
冷臥有牛衣。
竹頂千鈞重,
梅添十倍肥。
品題輸謝女,
柳絮逐風飛。
譯文:
以六種不同的韻腳構成十首新的詩詞,
形式各異,有時凝聚,有時稀疏。
獨自行走時沒有華麗的衣袍,
寒冷時有牛皮衣保暖。
竹頂的重壓仿佛千鈞重,
梅花因此變得十倍茂盛。
賞識才情輸給了謝女士,
柳絮隨風飄舞不止。
詩意和賞析:
《四用韻十首》是楊公遠以六種不同的韻腳創作的十首新詩,通過形式和內容的變化,展示了詩人的思維和創作的多樣性。詩中描述了不同的情景和意象,給人以豐富的感覺和想象空間。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創作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詩詞的形式既有凝聚的密集之感,又有稀疏的空靈之意。這種韻腳的多樣性反映了詩人的才華和創意。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在行走和冬日休息時的衣著。獨自行走時沒有華麗的鶴氅,顯示了詩人樸素的生活態度;而寒冷時有牛皮衣保暖,則表現出詩人對于物質生活的實際需求。
下一聯描述了竹頂的重壓和梅花的茂盛。竹頂千鈞重,形容了一種壓力和負擔,可能是詩人對于創作的責任感;而梅花因此變得十倍茂盛,顯示了詩人在壓力下的創作靈感和成果。
最后兩句描繪了詩人與一位謝女士的交流和賞識,表達了詩人對于才情的敬佩和自我謙遜。柳絮逐風飛,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和自然的美妙。
整首詩通過對于不同情景和意象的描繪,展示了詩人的多樣性和創作的豐富性,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生活和自然的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