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滬戎荔子翠眉須”的出處是哪里
“君不見滬戎荔子翠眉須”出自宋代項安世的《楊梅》。
“君不見滬戎荔子翠眉須”全詩
《楊梅》
宋代 項安世
吾家里曲修家木,葉如海桐實如谷。
聞名謂是金作丸,見面恍驚珠奪目。
直將甘軟換嚴酸,坐使筠籠薦金屋。
越山五月垂垂雨,鼎實無聲渠甚武。
雕盤供蜜漬中乾,犀筋下監蘇齒楚。
蔗糖煎實茗煎仁,枯臘猶堪詫兒女。
棱梅一種腰如束,歲歲年年官所錄。
城中貴賣誰得知,城外賤科人自哭。
君不見滬戎荔子翠眉須,從來尤物非人福。
《楊梅》項安世 翻譯、賞析和詩意
《楊梅》是宋代詩人項安世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楊梅樹的景象,并通過對楊梅的描述,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家里種植修剪著楊梅樹,樹葉像海桐,果實像小谷。聞說此果被稱為金作丸,一見之下便覺得猶如珠寶奪目。它本甘甜軟糯,換來了嚴酸的評價,仿佛被坐在竹籃中,送到金屋里一般。五月時節,越山中雨水滴答而下,鼎盛的果實卻沒有聲音,真是很奇特。精雕細刻的盤子里供著蜜漬的楊梅,象牙齒下品嘗著酸甜,仿佛品嘗到了蘇、楚兩地的美食。將蔗糖煎熬成實,將茶葉煎熬成熱茗,即使變干枯,也足以讓人驚嘆。楊梅的形態有一種腰身束縛的感覺,它年復一年、歲歲年年都被官府記錄在案。城里貴族們不知道它的價值,城外的賤民們卻自發哭泣。難道你沒有見過上海那荔子般翠綠的眉毛嗎?一直以來,珍貴的物品與人的福氣并不相稱。
這首詩以楊梅為主題,通過對楊梅樹、楊梅果實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楊梅被賦予了珍貴的象征,它的形態和品味都令人驚嘆。然而,這首詩并非僅僅是描寫楊梅的美麗,而是通過對楊梅與社會現象的對比,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提到的楊梅被稱為金作丸,但實際上它卻被評價為嚴酸。這可以被視為對社會中對美好事物的誤解和錯位評價的反思。詩中還提到了城中貴賣賤得知的情景,暗示了社會階層的不公和人們對珍貴事物的誤解。最后,通過對上海荔子的描繪,強調了珍貴物品與人的福氣之間的不平衡,進一步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憂慮。
這首詩通過對楊梅的描繪,以及對楊梅與社會現象的對比,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它通過細膩的詞藻和意象構建了一個意境豐富的畫面,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