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角全拋風露涼”的出處是哪里
“墻角全拋風露涼”全詩
《秋雨嘆》
宋代 馬廷鸞
夜夜黃昏雨打窗,愁霖久矣晦明陽。
天公一怒四山黑,田父三吁百畝黃。
禾黍油油生有耳,芭蕉點點斷無腸。
病身更與兒俱懶,墻角全拋風露涼。
《秋雨嘆》馬廷鸞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雨嘆》是宋代詩人馬廷鸞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雨夜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困境和病痛的憂愁之情。以下是《秋雨嘆》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夜黃昏,雨水敲打著窗戶,久久的陰雨使得天色昏暗。天公憤怒,四周的山巒被黑暗籠罩,田地的主人長嘆,他的百畝黃田也因此受災。
禾苗茁壯生長,綠油油的田野上長滿了各種莊稼,仿佛有耳朵一般聆聽著雨聲。而芭蕉葉上點點雨滴卻斷裂無法流淌,猶如沒有腸子一般。
作者身患病痛,與孩子一同變得懶散無力,墻角的身影完全暴露在寒風和露水的涼意中。
這首詩以秋夜的雨水為背景,通過描繪景象和表達情感,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無奈。雨水的連綿不斷使得天空昏暗,山巒被籠罩在黑暗之中,表達了作者對困境的感嘆和無力感。同時,禾苗茁壯和芭蕉葉的形象對比,突顯了生與死、順利與困難之間的差異,體現了生活的多樣性和不可預測性。最后,作者的病痛和懶散的身體狀態,以及墻角的冷清身影,進一步加深了整首詩的憂愁氛圍。
《秋雨嘆》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困境和生活的憂愁之情。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表達人情世故,展示了人類與自然、與命運的相互關系。這首詩既有對現實的反思,也有對生活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