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對虛空全體現”的出處是哪里
“境對虛空全體現”出自宋代鄭清之的《晨興散步》。
“境對虛空全體現”全詩
《晨興散步》
宋代 鄭清之
晚歲知非蘧伯玉,前身作脫戒師兄。
青山不灼利名火,白發能銷忿欲兵。
境對虛空全體現,眼無揀擇內心平。
曉窗醒寂關何事,到枕清鐘一兩聲。
《晨興散步》鄭清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晨興散步》是宋代詩人鄭清之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清晨起床散步的情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晨興散步
晚年我知道并不是像蘧伯玉那樣的人,
從前的我曾經是一個出家的師兄。
青山不再被名利之火所燃燒,
白發可以消弭內心的戰爭欲忿。
我的境界反映在虛空之中,
眼中沒有挑剔和偏見,內心平和。
清晨,我醒來,寂靜之中有何事?
我聽到枕邊清脆的鐘聲敲響一兩聲。
詩詞以作者清晨起床散步的場景為背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表達了對塵世名利的超越和對內心平和境界的追求。
詩中的“晚歲知非蘧伯玉”指作者在晚年認識到自己與著名的隱士蘧伯玉不同,蘧伯玉是唐代的一位隱士,以清貧高潔而聞名。作者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對名利的看透和超越。
“青山不灼利名火”表達了作者不再受名利之火的煩惱和束縛,意味著他已經超越物質欲望的追逐,心境得以寧靜。
“白發能銷忿欲兵”揭示了作者通過歲月的洗禮,內心的怒氣和戰爭欲望得到凈化,達到一種內心的平和與寧靜。
“境對虛空全體現,眼無揀擇內心平”表明作者的境界在虛空之中得以展現,眼中沒有挑剔和偏見,內心保持平和。
最后兩句“曉窗醒寂關何事,到枕清鐘一兩聲”描繪了作者清晨醒來時,聽到枕邊清脆的鐘聲,反思自己內心的追求和生命的意義。
整首詩通過簡練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塵世名利的超越,追求內心平和境界的心境,表達了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